19世紀鋼琴演奏技術,以肖邦與李斯特為代表,得到高度發展。因此,在高級別的演奏曲目中,經常遇到以下高級鋼琴演奏技術,快來測試一下,你掌握了幾個:
連續的八度在李斯特練習曲中隨處可見。在八度技術中,又有以下幾種特殊技術:a.音階或半音階式快速八度。b.分解和弦式八度跳躍。c.八度旋律。d.雙八度。e.八度中夾和弦式琶音,等等。
李斯特的作品幾乎離不開音響宏亮的大和弦。和弦也分幾種不同情況:a.尖銳短促的和弦;b.深厚宏亮的和弦。c.弱奏連貫的歌唱性和弦等。
在貝多芬時代,和弦被分解後大多在八度範圍內運動。貝多芬在作品90第一樂章副部應用的左手超過八度的分解和弦大概是僅有的例外。李斯特的分解和弦則是多種特殊的處理方式:a.八度範圍內。b.長琶音,充滿華彩經過句式的琶音進行。c.超過十度的和弦分解。
這也是李斯特慣用的手法。
李斯特所寫的雙音十分艱難復雜。
超技音樂會練習曲第10首是集中的兩手交叉練習,第1首也有類似技術出現。
在古典主義作品中,顫音與震音也常有所見。但李斯特將它們與其他技術結合,對手指的靈活與伸張提出更高要求。
帕格尼尼練習曲第三首《鐘》,是一首技巧艱難、效果光輝的綜合性高技術樂曲。其中遠距離跳躍達到兩個八度的大範圍。第六首中也有遠跳段落。
尖銳短促的跳音、斷音,也是19世紀很被普遍採用的一種技術。這大概是受了帕格尼尼的影響。
在古典主義作品中很少看到刮鍵,但在浪漫主義作品中卻相當常見。
重複音技術也是李斯特大為發展的一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