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經理人】每天問自己這六個問題,讓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在說這六個問題之前,我先介紹一下這六個問題的發明人,他叫馬歇爾‧古德斯密斯(Marshall Goldsmith),在他的《Creating Behavior That Lasts Becoming the Person You Want to Be》中提到。
誰是馬歇爾‧古德斯密斯 ?
他是著名暢銷書《一分鐘經理人》肯‧布蘭佳激勵推崇的作者;
是現代行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推崇的作者;
是著名的時間管理大師《搞定》的作者戴維‧艾倫推崇的作者;
是人力資源領功能變數世界第一的思想家戴維‧烏爾裡克推崇的作家;
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商業思想家之一;
《福布斯》評出全球最受尊敬的5位高管教練之一;
《華爾街日報》:全球十大高管教練;
《哈佛商業評論》:2011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領導力思想家第一名;
美國管理研究院:終身成就獎(過去25年僅有兩名獲得者。)。
那麼,這六個問題究竟是什麼呢?
第一個問題:我今天是否盡最大努力去設定明確目的了?
這個問題,看上去跟“我是否設定了今天的目的”很相似。實際完全不一樣。後一個問題只能用“是”或“否”來回答,而作者給出的問題,包括了努力程度。因此,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你就可以給自己評分。比如滿分是10分,如果確實有目的,就直接10分。如果努力想了,但是沒有明確目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努力程度,打不同的分數。
一個人沒有目的,肯定就會缺乏效率,這是共識。想想一個沒有目的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想往哪裡發展,到了年底,只能是過了一個稀里糊塗的一年。
你不見得每天都有目的,也不見得每天都能實現目的。但是,你的努力,卻不會被抹殺。如果僅僅是判斷是否,那麼會令人感覺更加沮喪。因為這種判斷,變成要麼是,要麼不是,一旦不是的情況下,你會感覺自己的努力白費了。而且這種簡單判斷,最後會導致你明確目的的熱情大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的年度計劃夭折的原因。
比如你給自己制定減肥計劃,問題如果是:今天是否減肥了?要麼是,要麼否。當一連幾天給自己打幾個否以後,你的減肥熱情估計也就沒了。
如果用“我盡最大努力了嗎”這樣的問題,就是加入了“嘗試”的因素。這是一種積極問題,簡單的對錯判斷則是消極問題。
當使用上述積極問題問自己的時候,你會感受到自己對目的的不同程度的投入感。比如問自己今天是否努力減肥了這樣的問題,本來你的計劃,是不吃晚飯,但是你忍不住吃了一些花生,或是幾塊餅乾。這就不能算完全沒減肥,因此你可以給自己打適當的分數。讓你有積極的動力,在明天做得更好。
當給自己的問題,是今天是否盡最大努力設定目的,就會讓自己有了努力的方向,設定目的。通過每天的這樣訓練,慢慢就會改善自己的目的設定這個行為,逐步把設定目的變成一個習慣。
第二個問題:我今天是否盡最大努力去實現我的目的了?
這個問題,跟第一個問題的形式一樣。如果簡單的提問是否實現目的,當沒實現目的的時候,往往打擊就比較大。而加上了努力程度,即使沒完成目的,也會有不斷進步的感覺。目的在不斷的接近。你的一天的努力沒有白費。如果發現自己一天根本沒有朝著目的努力的時候,可以問自己這樣的問題:究竟幹了什麼呢?通過這個提問,可以找到自己的問題,重新回到目的上去。
第三個問題:我是否盡最大努力尋求人生的意義了?
這個問題,聽上去有些大。但是,大多數迷茫,找不到目的的人,一定是沒找到人生意義的人。這樣的人,20歲有,30歲有,50歲有,甚至80歲也可能有。有沒有找到人生的意義,可能都可以過一生,但是想要過得更好,就像文題寫的,成為那個你想要成為的你,這個問題就不能不想了。
第四個問題:我今天是否盡最大努力追求快樂了?
儘管工作生活不一定會事事順心,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盡力積極地追求快樂。只有努力追求快樂,我們才能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也才能更多地享受到生活的樂趣。
表面上看,好像一個好的工作,更多的收入,更好的環境會讓我們更快樂。但是,想想我們從小長大的過程中,物質條件其實是在不斷被滿足過程中。是不是因為滿足了,就更快樂了呢?
在追求外在的物質過程中,如果能追到固然好,當追而不得的時候,快不快樂的問題,就變成了鬱悶不鬱悶,焦慮不焦慮的問題了。所以,向自己的內心尋找快樂,才是最根本的快樂。這種快樂,會帶給你更多的積極的情緒,去完成各種有難度的人生問題。
第五個問題:我今天是否盡最大努力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了?
在工作生活中,人際關係,是一個無法避開的問題。而在工作中的人際關係,決定了你對工作的投入程度。試想,如果你身處一個極不和諧的同事關係中,你還能有心情把工作做好麼?當然,人際關係,並不是你想要處好,就都能處好。因此,第五個問題,問的是你是否盡最大努力了。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付出努力來不斷培養,而不是不斷地批判現有的人際關係。
第六個問題:我今天是否盡最大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了?
當我們每天審視自己對工作和生活的投入度,我們就會不斷向著更好的自我而努力進步。
我們通常的做法,每天的工作結束了,不會想著自己究竟對這一天有怎樣的投入。反省自己的投入問題,是對我們自己的一個提醒。提醒我們不斷變好,不斷努力。也許變化的幅度不大,程度很小,但是,如果每天都在變化,一年,兩年,就會驚人。重要的是要有這樣的一個自我監控機制。
馬歇爾‧古德斯密斯在對2537人進行的79次研究中,結果令人振奮。
“37%的研究物件報告說在所有6各方面都有改善;
65%的研究物件至少有4個方面有所改善;
89%的研究物件至少有1個方面有所改善;
11%的研究物件哥哥方面都沒有改變;
0.4%的研究物件至少又一個方面出現惡化(作者感到太意外了)
這6個問題最大的亮點,是它的積極性提問模式。馬歇爾‧古德斯密斯在他的書中是這樣說的:
“積極問題揭示了我們正在嘗試什麼、放棄什麼,它讓我們認清了自己能夠改變什麼,讓我們擺脫了犧牲品的感覺,帶之以控制感和責任感。”
學會以最簡單的方式生活,不要讓複雜的思想破壞生活的甜美。
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區別,常在於成功者能由錯誤中獲益,並以不同的管道再嘗試。
拼命去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會成功。
成功源於不懈的努力。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人的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