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邏輯】為何生意難做,是商業邏輯變了嗎?

為何生意難做呢?是商業邏輯變了嗎?

1、供需關係的變化:

80年代是“肉多狼少”,而現在是“狼多肉少”。做生意的人太多太多了,現在出門普通聚會,一個桌上8個老闆,而原來是8個工人。這種供需的變化影響著貨物的供給;

2、通路增加:

80年的通路僅僅是門面銷售、業務員銷售等幾種銷售模式,並且與客戶面對面洽談,看的是表現,而現在的變成了多通路銷售,電商、微商、傳銷等等,五花八門,看的是資料的表演;

3、初生牛犢不怕虎,現在過於“創業風”:
每一所大學都在倡議大學生創業,其實市場就可變度而言,一代更新一代是好的,可是很多並不具備創業條件,創業的多了,也就會覺的生意難做;

4、固有的商業模式被打亂:
就如第3點所說,商業市場僅僅只有那麼大,如果來的人多了,就會比價格,打價格戰。一旦模式被打破,那麼市場也就亂了,並且最後整個商業將會一步一步更難。

智慧化是商業的奇點,商業邏輯確實發生了質變

網際網路將世界一分為二,實體世界和虛擬世界。在虛擬世界之中,智慧企業的典型特徵是“將大眾創造出售給大眾”。譬如,你通過微信與朋友聊天,你即是訊息的製造者,又是訊息的使用者;你使用谷歌搜尋,你的每次搜尋選取都促使谷歌更加“聰明”的原因;你使用YouTube,你即是視訊的提供者,又是視訊的收看者;……

如果沒有你(消費者),微信、谷歌、YouTube等企業將毫無競爭力可言。因此,在虛擬世界,消費者替代員工成為創新的主體,成為競爭力之源。這是一種全新的創新模式,使智慧企業具有零就業承載、零成本的特徵。谷歌、百度、騰訊、阿里等智慧企業核心業務單元的淨利潤率都能輕鬆超過50%,這在實體領功能變數是不可想像的。

某種程度上來講,智慧企業只從大眾口袋拿走錢,而幾乎不為大眾提供就業機會。每個智慧企業都像一個自強化的現金黑洞,吞噬著實體世界的現金。當現金由實體世界單向流向虛擬世界,虛擬世界的自我強化與實體世界自我弱化,必然相伴發生。阿里市值超越中石油是虛擬世界自我強化的明證。底特律、通用汽車、諾基亞的破產是實體世界自我弱化的縮影。

在自我強化的機制推動下,虛擬世界的企業逐漸長成參天大樹,並將智慧化的觸角伸向實體領功能變數。智慧化全面入侵實體,“虧損潮”隨之而至。這是我們感覺錢越來越難賺和幸福從指間“溜走”的根本原因。在零售領功能變數,電商可以覆蓋所有的使用者群體,幾乎所有的實體零售商都在電商的打擊範圍之內。電商的成本會隨著規模化和智慧化技術的引入而不斷下降,而實體零售商的房租、人力成本卻會隨著房價的上漲而持續上升。

兩者之間的競爭是不對等的,京東們像開著飛機向地面掃射的特種部隊,而實體零售商則像拿著大刀長矛的義和團。京東們每虧損1元錢,都可以打掉實體零售商百元層級的利潤。這種槓槓效應讓華爾街願意支付給京東們更多的炮彈,以“傷己20,殺敵2000”的毀滅模式來完成對傳統零售業的顛覆。

顯然,這種顛覆的終極埋單者是大眾,因為利潤是市場的氧氣。在服務領功能變數,團購網站並不創造價值,卻強行將成本分攤到飯店、酒店、洗浴、桑拿、美發等服務商頭上。騰訊推出的“1分錢洗車”,看似有利車主,實則是壟斷的前奏。在運輸領功能變數,谷歌推出的無人駕駛技術日趨成熟,並開始在商業運輸和計程車領功能變數替代人力。在生產領功能變數,立體農業和無人工廠正在取代農民和產業工人,使生產加速進入智慧化階段。……

要麼顛覆,要麼被顛覆!中間道路是很難成立的。這是智慧化全面入侵實體產業和人類就業的真實寫照。在原有的機制下,無論人類如何努力都無法與智慧機器、智慧軟體匹敵,因為智慧企業的核心盈利模式是將大眾創造出售給大眾,是一種自強化的“現金黑洞”。

解決問題的鑰匙:讓資料與知識直接貨幣化,把智慧企業創造的價值轉化為數字貨幣,使智慧企業成為向實體企業輸送訂單的恆星。達成虛實的共贏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