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2018】我們預測了46個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
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對你的事業有興趣,你的工作一定會做得好。
儘量擠出時間使自己得到良好的休息。只有得到良好的休息,才會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去面對突如其來發生的各種事情。
衣服和鞋子是什麼牌子,我都不怎麼講究。一套西裝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十雙有五雙是舊的。皮鞋壞了,扔掉太可惜,補好了照樣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錶,也是普通的,已經用了好多年。
一家幸福是最緊要,生意起跌是小事。生意今日起,明日跌,一家人開心最緊要。
據說預測是經濟學家的專長,但經濟學家們又承認,9個經濟學家會有10個預測,預測很可能完全不靠譜。
因此,每年的歲末年初,當經濟學家們和各大媒體紛紛推出自己的預測系列,大眾都是將信將疑,對或錯猶如猜謎,或是押寶。
第一財經日報創刊13年來,除卻特殊情況,我們每年都會推出自己的預測系列。
我們相信,預測的基礎是經濟學或政治學基本模型,但其決定變量是基於經驗的判斷,甚至是在關鍵變量上基於價值觀和思維模式、分析框架,甚至風險偏好模型的放手一搏。
在過去10餘年,我們的預言團隊世易時移,我們的分析模型也難言一貫,但我們堅守了第一財經的基本價值觀——在一切可獲訊息的前提下,以最科學和開放的方法論,追蹤最前沿的經濟、金融和科技變化,力求以最具效率、兼顧公平,並在人類倫理邊界附近做出最契合「帕累托改善」的判斷。
我們的判斷難言精準,但在2017年,一個可以參考的標桿是——英國《金融時報》在19個問題的考驗中對了15個;第一財經的案例是,在20個問題的考驗中對了17個。
《金融時報》在美國股市、委內瑞拉違約和特朗普的判斷中被證明不夠精準;而第一財經在中國存款保險基金的首次運用、歐洲難民危機和RCEP談判3個領域判斷失誤。在美國股市和特朗普新政的判斷中,我們大獲全勝。在中國經濟增長、新台幣匯率、PM2.5、美聯儲加息、美元走勢和油價的判斷中,我們僥倖取勝。
在戰果的鼓舞下,第一財經的2018年預言團隊將覆蓋範圍做了相當拓展,預言的問題從2017年度的20個增加到2018年的46個,涉及中國巨集觀、金融、民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也覆蓋了全球地緣政治、經濟金融和科技變遷的前沿領域。
金融危機10年後,全球經濟復甦強悍、全球主要央行回歸貨幣政策標準化是主流;然而,全球金融市場積重難返、全球貧富差距空前擴大、社交媒體溝通推波助瀾推動的政治民選模式下,全球民粹主義的興起才剛剛開始,加之幾何級數變化量級的科技創新,人類的認知、治理框架和治理手段的應對還遠遠不足。
而中國的挑戰遠還不止於此。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後,1990年代的中國改革先驅所描繪的改革藍圖尚未實現,全球經濟、政治和科技新變局又將「新時代」的中國置身於前所未有的由全球經濟社會新機遇和全球治理新挑戰所編織的新格局中,變數撲朔迷離,風險無所不在。我們當然期待中國改革開放有序推進,中國在全球的角色提升有力而穩健。多年以後,歷史將證明,2018年的新時代,不只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
01 中國GDP增速是否會降至6.5%以下?
有可能。但即便如此,2018年中國GDP增速將維持在6.5%下方不遠。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的關注點從速度轉向質量,但人們依舊會關注實際的增長率水平,畢竟這仍然是現用的顯示經濟增長狀況最為綜合和可觀察的指標。
在對中國經濟「新週期」的概念充滿爭議的2017年,中國GDP增速超出了年初大部分人的預期。從經濟結構來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支援在下降,平穩的消費增長和貿易的大幅改善成為了支撐2017年GDP高增長的主要動力。
2018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與針對地產與金融行業的嚴監管可能進一步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但這並非經濟的負面因素,防範金融風險、改善金融資源配置可能釋放經濟未來的活力。不確定因素可能來自於貿易,一方面發達國家的經濟狀況進一步回暖將增加外需,但同樣也要防範嚴重貿易摩擦的風險。
02 地方財力將大幅上升?
財權和事權嚴重不符合的中央-地方財政關係已經成為掣肘中國經濟的關鍵因素,但指望這方面動大手術的人在2018年很可能會繼續失望。不過,改革將從容易著手處啟動。
十九大報告中將財稅改革首要任務確定為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其中之一正是結合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稅收制度改革和稅種屬性等,構建共享稅為主、專享稅為輔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央和地方收入體系。
目前中央與地方形成了以共享稅為主的配置局面,前三大稅種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均是央地共享稅種。
下一步增值稅分享比例如何調整將成為焦點。超5萬億元的第一大稅種國內增值稅收入,目前暫定中央與地方實行五五分成,2018年5月滿兩年後增值稅分成比例會否調整以及如何調整及其影響,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另外,歸屬於中央的萬億級稅種國內消費稅是否會部分劃歸地方也引人關注。而地方稅種也在適度增加,比如2018年即將開徵的環境保護稅已被歸為地方稅種。
03 中國將加大降稅力度以應對美國稅改?
這是全球競爭的必然結果,2018年中國將繼續實施減稅降費降低企業負擔。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降低企業成本的需要;在另一些人看來,這是應對美國掀起國際競爭性減稅浪潮的對策之一。
中國減稅降費走在其他國家前面。2013~2016年四年累計為企業減輕負擔2萬多億元,2017年的減負目的是超過1萬億元。
以大規模減稅為主的美國稅改即將實施,這必將掀起新一輪全球減稅浪潮,內含日本、英國等多國也以減稅應對這一衝擊,中國也不例外。
中國仍將既定的稅制改革步伐,繼續實施減稅降費。這內含進一步改善增值稅政策和稅率,適度降低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或是增加研發加計扣除力度等降低稅負水平。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也應加快推出,降低中低收入階層稅負。
除了減稅外,降費更加重要。這主要內含逐步推進行政零收費,大幅減少政府定價管理的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等。
04 房地產稅將列入2018年立法計劃?
沒錯!房地產政策的長效機制將在2018年落地,爭議極大的房地產稅將被最終列入立法計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通路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影響樓市的因素主要是土地供應、稅收政策和金融政策,長效機制主要會從這三項入手。
現用的房地產交易環節稅收較完善,房地產稅作為保有環節重要稅種,其意義更多在於完善房地產稅制結構,而非平抑房價,現在外界賦予其身上的功能和期望過多。為加快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房地產稅立法工作有望在2018年實現突破,並列入立法計劃。
2018年,房地產市場調控將一改過去以週期性政策為主的局面,更多結構性政策將會出台。土地供應、稅收政策和金融政策是工具和手段,租購併舉是方向和目的,通過工具之間的排序組合,來實現預定的目的,這就是長效機制的含義。
05 中國製造業相對競爭力下降的趨勢將逆轉?
度量中國製造業成本的最好尺規——單位勞動力成本(Unit Labor Cost, ULC)將在2018年繼續下行,但製造業相對競爭力將維持基本穩定。
單位勞動力成本指數是第一財經研究院為了研究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情況,特別是中國製造業及其各子行業的競爭力動態而編製的。該指數覆蓋了全球18個國家和20個細分產業。ULC的上升往往意味著名義勞動力成本支出上升的速度高於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在各國橫印比較中,ULC越高意味著競爭力越弱。
中國幾乎是唯一一個在金融危機後(2007~2016)出現ULC上升的主要製造業國家,其結果就是相對競爭力的大幅下降。不過從年度資料來看,中國ULC絕對值的水平在2014年出現峰值後已經開始緩慢下滑,趨勢將在2018年延續,這意味著中國製造業勞動報酬增速將仍低於勞動生產率提升的速度,但這還不足以顯著提升中國製造業的相對競爭力水平。
06 農村「兩權」抵押貸款會大範圍推廣?
被稱為「兩權」的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在2018年大範圍推廣的可能性不大,但距離我們正越來越近。
「兩權」抵押貸款可以盤活農村土地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其試點於2015年由國務院提出。但如果要大範圍推廣,仍需要等待法律和其他基礎工作的完善。
確認農民對土地權利的法律地位,才可以讓「兩權」抵押貸款具有法律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雖歷經討論逐漸成熟,但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法律案的三審制來看,該草案最快會在2018年上半年才能審議通過,屆時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三權分置」才具有法律依據。而按照目前的時間表,土地確權這項實現「三權分置」的具體工作,需要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在這些基礎性工作全部完成後,農村「兩權」抵押貸款才有可能推廣至全國。
07 更多自由貿易港規劃出台?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的訴求將會推動更多自由貿易港規劃出台。
中央已給予了發展自由貿易港明確的支援,如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也在署名文章《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將「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是未來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之一」。
此外,地方政府對於類似的規劃一直抱有強烈的熱情,事實上各地只會更擔心在這股潮流中落於下風。
2017年3月上海獲批自由貿易港區之後,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紛紛表態要建設自由貿易港,其中浙江自貿試驗區已經制定了初步建成自由貿易港區先行區的發展目的。2018年,更多的自由貿易港規劃很可能會繼上海自由貿易港區之後誕生。
08 中國PM2.5的峰值已過?
華北霧霾的拐點已經到來,2018年將迎來更多藍天。
2017年末對於中國北方地區來說有一個好訊息和一個壞訊息。好訊息是,供暖季開始後,惱人的霧霾並沒有如往年一樣如期而至,北京甚至連續多日出現藍天白雲的好天氣,這在過去幾年的冬季是難以想像的;但壞訊息是,煤爐拆了,天然氣卻沒通上,北方多地面臨無法提供民眾冬季取暖的窘境。而這兩個現象存在某種程度的關聯性。
2017年是「大氣十條」的收官大考之年,史上最嚴「停工令」全面執行,「煤改氣」、「煤改電」等散煤治理措施的落實也力度空前。可以說,這些超一般的大氣治理措施直接成就了今年霧霾情況相比往年的大幅改善。根據關聯研究,2017年入冬後北京的PM2.5達到2013年以來的最低值。各項規模空前的大氣治理措施有望解決華北空氣污染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困境。未來只要確保此類措施不會影響民生需求(如天然氣能保供),華北的霧霾就有望在2018年跨過拐點進入好轉階段。
09 中國植樹速度將領跑全球?
未來幾年裡,中國的植樹速度將領跑全球。因為,不僅污染防治是決勝小康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打好」藍天保衛戰的提法也升級成了「打贏」。
2018年,中國會史無前例地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並想盡辦法讓國企、民企、外企、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各個方面拿出大量資金,培育出一批專門從事生態保護修復的專業化企業。為了保證種樹的速度,政府還會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現實來看,中國的生態修復行業潛力巨大。目前,中國人均森林面積只有世界人均的1/4;超六成地下水監測點水質為較差、極差;近20%的耕地受到污染;空氣污染也較為嚴重。
潛力意味著增長空間。在未來的種樹過程中,必然會使得不少行業內的公司受益。機構預計,A股生態修復板塊的一些上市公司2018年增長大概率超過50%。
10 國務院金穩會重塑金融監管格局?
中國版「金融穩定與發展委員會」 千呼萬喚後終於在2017年落地,雖然比不少G20國家晚了若干年,但恰當的人事安排將徹底改變中國金融監管版圖,從最高層面到部委層面割裂乃至南轅北轍的局面有望被徹底改變。
金融危機之後,以貨幣政策為主要工具的四萬億刺激計劃實施,加上網際網路金融崛起,將金融市場快速聯通,一方面,大量資金進入金融體系空轉,監管套利導致影子銀行快速膨脹;另一方面,多種金融業態雜糅,亂象叢生,監管真空時時出現。風險湧動之下,不同監管部門之間意見難以統一,更高層面的決策機制也被波及。尤其是2015年那場股市的劇烈波動,讓決策者意識到改革金融監管體制迫在眉睫。
國務院金穩會正式落地後,協調監管的「第一槍」打在百億規模的資管行業,徹底打破監管壁壘,2018年大戲正在上演。
11 中國央行是否會繼續「加息」?
中國央行極有可能在2018年再次提高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或各種借貸便利利率,但頻率和幅度都會低於美聯儲加息的節奏。
2017年,央行三次提高公開市場操作和各種借貸便利利率,其原因無外乎:維持中美利差,緩解美聯儲加息對新台幣匯率和資本外流施加的壓力;同時,要與各監管部門出台的監管新規形成政策協調,強化金融去槓桿、嚴監管的立場;另外,隨行就市縮短逆回購利率與同業拆借利率之間的利差,消除套利空間。這些理由和背景在2018年依然成立。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與各種借貸便利已成為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一般手段,但在2018年,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思維下,央行公開市場與借貸便利利率的提高幅度和頻率都將有限。
12 中國是否會率先推出央行法定數字貨幣?
2018年全球範圍內有望見到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小範圍的嘗試和破冰,但不一定是中國。
2017年末,比特幣價格一度衝上2萬美元大關,後又跌至1萬美元附近。暴漲暴跌的巨幅波動、國際炒家的狂熱投機、屢屢被盜的安全隱患,以及部分淪為洗錢、恐怖主義融資工具,比特幣裹挾著區塊鏈、數字貨幣的高科技外衣,給各國央行敲響警鐘。
面對私人數字貨幣的崛起,背後是主權國家的央行(中國、美國、加拿大)紛紛啟動數字法幣研究。作為聯合國15個專門機構之一的國際電信聯盟(ITU),專門成立了數字金融服務和法定數字貨幣焦點工作組,中國央行也參與其中。
中國的數字法幣應當是由中國央行發行的採用特定數字技術實現的貨幣形態,由於在電子支付方面的領先地位,中國有機會在全球率先推出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具體形式可以是用於替代現金的電子支付工具。然而,有關方面對此的意見不一和猶豫不決,可能將2018年的這個機會讓給其他發展中國家。
13 新台幣對美元會再次上演驚險時刻?
可能性很大,不過劇情將是「有驚無險」。新台幣在2018年大概率保持穩定,美元兌新台幣會維持在6.8以上。這並不意味著新台幣匯率在2018年不會面臨壓力,這個壓力會來自於美元可能的大幅升值。
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穩定,匯率的均衡價格理論上也趨於穩定,但情緒對匯率的短期走勢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隨著逆週期調節因子的推出、巨集觀審慎政策框架的完善,央行對市場預期的引導能力將進一步增強。以全球最大規模的「外匯儲備」作為後盾,只要舉措得當,和市場充分溝通,中國央行在和投機力量的博弈中取勝應不是意外。
14 新台幣匯率能否實現清潔浮動?
不會。在新台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上,中國需要確保自己以適當的步伐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對中國政策制定者而言,2018年不是推進激進改革的好時機。
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在2018年加息三次,並將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縮表年,另外特朗普政府的稅改計劃落地對如美國跨國企業海外留存利潤回流等跨國基本流動的影響也不確定。而在國內,中國經濟也處於增長模式轉換的攻堅期。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政策制定者們可能會選取在維持正確的道路上不過於激進。可能的改變是新台幣匯率的日內波幅進一步擴大,價格形成機制也會往更加市場化的方向前進,但新台幣匯改一步到位至清潔浮動依然很遙遠。
15 債券市場「南向通」能否落地?
可能性不大。
2017年晚些時候啟動的中國金融「再開放」在2018年將繼續推進,金融業准入和金融市場的再開放將成為主要內容。不過,決策層對資本項下的流出開放仍持謹慎態度,債券市場「南向通」落地的可能性不大。
在眾多開放舉措中,2018年關注焦點仍將落在「債券通」上,各方期待的南向通能否成為現實將取決於國際巨集觀環境。2018年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標準化,這有可能加劇資金從新興市場國家流出,儘管目前新台幣匯率已經企穩,但短時期內,資金流出方向的開放仍然會比較謹慎,針對個人境外投資的QDII2以及債券市場「南向通」在2018年開通的概率不大。
16 《證券法》三讀完成?
股市整體平穩,修法爭議多輪,實體經濟發展需求急迫。2018年,《證券法》三讀大概率可成。
《證券法》追蹤修訂意義重大。作為證券市場的基本法,《證券法》涵蓋發行、交易、投資者保護等幾乎所有內容。其中最核心的關於審核制度的規定,按照現行法律,A股發行上市需按照審核制,由證監會對企業進行實質判斷。這樣的機制問題很多,也正因如此,2013年底新一輪發行制度改革啟動,推動新股發行向註冊制邁進。
自2014年列入立法計劃以來,修法過程一波三折。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這需要資本市場能夠為創新科技企業提供暢通的融資通路;證監會主席助理黃煒也透露「有關方面正在大力推進」內含證券法在內的多項法律。可以看到,追蹤修訂後的《證券法》盡快出台,既是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也已經具備比較成熟的現實條件。
17 價值投資主導中國股市?
2018年A股價值投資將繼續。
伴隨美聯儲加息縮表程式的加快,國內市場利率在2018年將易升難降,這也注定了A股在2018年估值水平提升的空間非常有限,股價上漲的主要動力來源將是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長,價值投資將在A股繼續大行其道。
對於已經上漲了一年有餘的白馬股,儘管目前估值並不便宜,但由於很多屬於行業龍頭公司,在現用的中國經濟結構性變革中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投資者需要更多地觀察其股價與業績增長的符合情況,根據股價動態估值水平變化而做相應調整。
對於成長股而言,投資者需要去偽存真,只有那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真正將業績落到實處的真成長股才能走出來,而那些只是概念炒作的偽成長股,終將被市場拋棄。
18 社會責任主題投資會升溫?
2018年社會責任主題投資將會升溫,但各方需要為其建立更好的環境。
資本是否應該具有道德一直是頗受爭議的話題,2017年年末關於現金貸和紅黃藍幼兒園的事件讓這一爭論成為焦點。
社會責任投資在選取投資標的時除了關注財務和業績表現,也關注標的對於社會責任的踐行。消費者意識的覺醒可能讓2017年底發生的事情將成為中國社會責任投資的分水嶺。更為發達的輿論將讓企業行為外部性影響更為公眾所知,這些訊息將更多地成為消費者選取商品和服務時的考量依據。而只有這樣,資本才可以和道德真正結合在一起。
19 MSCI是否會一次性納入A股5%的市值?
有可能。過去幾年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已取得不少突破性進展,2017年A股納入MSCI指數標誌著中國證券市場改革為全球所認可。
目前由於滬港通、深港通的每日限流問題,首次僅納入A股222只股票2.5%的市值。然而,100億左右的日流量限制與A股4000億的日均成交量相比顯得有些微不足道。隨著新台幣匯率彈性增強,監管機構有了更靈活的手段應對短期資本外流衝擊,這給流量限制鬆綁帶來可能。
與此同時,外資關心的QFII、RQFII額度和利益回撤問題也有望得到改善, 進一步拓寬外資進入A股的通道。這些可能的變化都將增加MSCI一次性納入A股5%市值的概率。
20 資管市場將出現首例剛兌打破?
2018年,打破剛性兌付將在資管市場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懸念在於,第一個會是誰?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槓桿率的不斷攀升,金融風險已經暗流湧動,打破金融市場剛兌的呼聲越來越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被列為「三大攻堅戰」之首,這意味著金融領域去槓桿、防風險的總基調不會動搖。而史上最嚴資管新規的浮出水面,讓回歸代客理財本源、打破剛性兌付的頂層設計思路顯露無遺。
其實,近年來信用債市場已經打破剛兌,信託也時有違約出現。2018年,規模高達百萬億的資管市場誰將第一個打破剛兌?
21 資管「通道」結束歷史舞台?
2018年,如果強監管持續,以信託、基金子公司為代表的資管「通道」業態會結束歷史舞台。金融機構「躺著賺錢」的時代,馬上結束。
資管新政落地後,未來保本理財逐漸回歸結構化存款,表外理財受到衝擊最大。打破剛兌後,銀行30萬億的表外理財格局重塑,資管業態加速洗牌。不論是通道業務占比較高的中小信託、券商資管,還是基金子公司,以往賴以為生的通道類業務難以為繼,各類機構能否在未來的市場中生存發展,主動管理能力至關重要。未來,公募基金公司兩極化現象將更為明顯,特色不清、優勢不明顯的中小基金公司,將被越甩越遠。
22 國企混改地方「唱大戲」?
2018年,混改程式將再提速,地方國企將成為改革重點。
2017年,作為國企改革突破口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三批混改試點已經推出,50家企業分佈在石油、天然氣、電力、電信、交通、民航和軍工等重點領域。
2018年,混改程式將繼續提速。地方國企將「唱大戲、擔主角」,此外,除了民資可以參與國企改制重組,國有資本也有望以多種模式入股非國有企業。對於已經混改的企業, 「改」的工作將是重點,涉及薪酬、招聘、激勵機制等各個方面,尤其是員工持股的進一步擴大。預計科技類企業,內含高新技術企業、轉制科研院所、科技服務型企業等試點和推行員工持股的空間更大,而已經進行混改的企業,員工持股範圍也有望擴大。
23 國電投和華能是否會合併?
繼國家能源集團之後的又一家能源「巨無霸」企業有可能在2018年誕生。
2017年國企改革在能源領域效率驚人,從傳聞到落地,只用數月煤炭巨頭中國神華就與國電集團合併成了全國最大的發電集團。國家意欲通過一體化的整合過程來統籌加強能源行業資源改善配置,結束發電行業同質化競爭的困境,由國資委力推的能源央企合併是其中的關鍵環節。
這一程式仍在繼續,根據國資委「五變三」專案,在中國神華和國電集團合併後,另一個組合可能就是華能和國電投。按照國電投董事長王炳華的說法,「大家都有意在往一起想」,「靜觀其變,大戲在後頭」。
24 中國物聯網通信協定在2018年統一?
不會。與其他行業技術標準一樣,中國物聯網通信標準也會經歷各自為戰到逐步統一的過程,但第二個階段並不會在2018年正式到來。
物聯網通過感知器與無線網路相連,從而賦予物體「智慧」連線,那麼通信協定就是它們之間的語系。
各裝置廠商出於維持自身優勢的考慮為產品選取不同的通信協定,而各通信協定則不斷推出更適合物聯網發展的新版本,增強協定的適配性來搶奪市場。
行業協會往往是標準統一的重要推動者,但現狀是物聯網組織眾多,卻缺乏足夠權威性。
競爭格局明朗、強勢行業協會推動、政府確定,這三種能令物聯網通信協定統一的力量在2018年都難以出現。
25 中國電商促銷季營業額還將高速增長?
原生高增長已走到盡頭。
從0.5億到1682億,這是阿里巴巴「雙11」銷售額從2009年到2017年走過的道路。京東2017年「雙11」銷售季的銷售額也突破了1200億。
電商促銷季銷售額爆發式增長的背景是十多年來中國電商通過「橫掃」實體零售店舖取得的快速發展,但這種趨勢正在結束。
獲客成本大幅上升和難以提升的購物體驗重塑了線上線下的比較優勢,線上與線下的關係開始從競爭走向合作。就如我們曾在去年的預言中談及實體店舖的復興,只是這種復興並不是回歸過去,而是實體商店以全新的定位被融入到未來的銷售體系中。
當然,電商促銷季在新的一年還會被廣泛宣傳,但這更像是電商們展現自身實力的噱頭,其銷售額的增長更多依賴於對於銷售規則的運用,而非市場供需原生的增長。
26 摩拜和ofo會合併?
這將是大概率事件。如同當年團購、外賣、專車大戰的翻版,共享單車最終走向了補貼大戰,有效的商業模式仍未建立,但車輛的開城和鋪設速度仍在重整。
征戰背後又是一場資本的較量,雖然摩拜和ofo創始人都不願走向合併,但背後錯綜複雜的資本博弈已經並非企業方可以左右。與以往戰後走向合併的行業屬性不同,共享單車是一個重資產、重運營的行業,而其所背負的物聯網、大出行、支付等想像空間,讓這場戰爭並不容易輕易收場。
但共享單車的市場存量已經走向飽和,巨頭也已基本站隊就位,合併將成為2018年大概率事件。
27 明星薪酬會大幅下降?
會。這首先是政策導向所致。2017年,五部委聯合發文明確提出「嚴禁播出機構以明星為唯一議價標準」;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等也聯合發文,規定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30%。
其次,國內影視產業各環節也在加速完善,過去過度依賴演員這一單一要素的發展模式正在改變。例如,近期影視劇《小美好》播放,沒有大牌明星卻依舊獲得上線一天破億點擊的成績。
鑒於此,2018年明星薪酬大幅下降將成大概率事件,但下降多少,還是要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由市場決定。
28 RCEP談判收官?
由東盟十國發起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於2018年完成談判。RCEP談判自2012年啟動以來,目前已進行了20輪談判和若干次部長級會談。造成此前RCEP談判完成時點推延的原因主要在於各國發展水平不一、對貿易投資開放程度的訴求存在差異。
不過2017年11月舉行的RCEP首次領導人會議,以及會後發佈的聯合聲明釋放出了明確信號,即各國將「加緊努力在2018年結束RCEP談判」。只要兼顧各方的利益訴求,RCEP談判就有望按期結束。
29 中東或東北亞會否爆發局部小型戰爭?
可能性極小。
朝鮮半島背後涉及太多大國利益和大國博弈。預計各方都會盡量保持溝通,防止錯判戰略意圖,擦槍走火。
中東背後牽扯種族、宗教、領土、世代恩怨等複雜局面,美國的魯莽讓局面進一步複雜化。2018年,可能誰也難以打破現狀。
30 普京大選連任?
100%確定!
2017年12月初,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宣佈參加2018年3月舉行的總統大選,形勢明朗。
儘管目前已有22人意欲挑戰普京的連任大計,但考慮到普京高達80%的民調支援率、豐富的執政經驗以及強大的人格魅力,其他人很難與他競爭。拿不出系統性的競選綱領,制約了反對派叫板普京的能力。在最大反對派納瓦尼被取消參選資格後,普京連任路上最後的障礙也被掃清。2018年,普京仍將是國際舞台上的焦點人物。
31 中美會爆發「貿易戰」?
中美貿易摩擦將會加劇,但不會爆發「貿易戰」。
2018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和商務部的進階官員終將到位,屆時特朗普政府貿易領域的人事配置將趨於完整。這些即將上任的高官不少都是跟中國打「雙反」官司的老手,以及參議院中曾經十年如一日監測中國經貿政策的制定者,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會加劇,領域將集中在「老地方」:鋼鐵、紡織品、化工產品、原材料、農產品等,美國的政策工具內含傳統的「雙反」、知識產權措施、貼匯率操縱國標籤等,也可能會使用一些佈滿塵埃的老法條——譬如《1930年關稅法》——來發起更多「自髮式」調查。
不過,全面「貿易戰」的成本巨大。即便是對於堅持「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及其內閣中的對華鷹派人士而言,「貿易戰」都不是最優選取,連次優選取都談不上。
32 美國中期選舉共和黨繼續掌控參眾兩院?
民主黨的民意優勢很難轉變為選舉優勢。
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將改選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以及參議院的33個席位。雖然共和黨可能在眾議院遭到民主黨挑戰,但維持它在參議院的優勢並非難事。從選舉版圖來看,參議院改選的33個席位中,共和黨只有8席,而民主黨有23席、獨立但偏民主黨的有2席,這天然對民主黨不利。此外,共和黨對於維持其在藍領工人選民州的優勢極有信心,以此前的州長選舉來看,共和黨的基本盤在很多搖擺州仍然沒被打散,而那些曾經支援特朗普的選民也沒有流失太多。
33 美國萬億美元基建計劃能否落地?
這將是大概率事件。
2017年,特朗普政府的醫改法案受挫,但稅改法案在經歷了重重考驗之後終於在年末通關。2018年,大規模基建計劃極有可能成為特朗普政府的重點:美國基礎設施落後已成為共識。而白宮早前也透露,將在2018年1月推出基礎設施重建計劃。
特朗普政府計劃聯合地方政府和私營部門共同完成基建計劃的融資,以減輕聯邦政府的財政壓力。
34 美元指數站上100?
2018年預計美元將走強,上半年美元指數有望突破100大關,而下半年將沖高回弱。
不論是GDP、就業資料,還是消費資料都穩定走強,稅改效應將持續發酵,部分海外利潤將回流美國本土,從而支撐美元進一步強勢。
不出意外,美聯儲加息將如預期般循序漸進,而歐、日等其他主要央行無法很快跟隨加息,利差水平也有利於資金流向美國,提振美元。
但到了下半年,一方面,上半年訊息面的影響逐漸減弱,基建計劃規模可能不如預期,美聯儲有採取更謹慎貨幣政策立場的風險,特朗普「大嘴」會時不時衝擊美元;而另一方面,歐洲、日本、中國經濟也將呈現復甦態勢,帶動歐元、日元、新台幣走強。以上種種會令美元強勢減弱,美元指數將從高位適度回弱。
35 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趨於陡峭?
伴隨美聯儲繼續貨幣政策標準化的程式,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曲線將轉向陡峭。2017年初,美國十年期國債與兩年期國債之間的利差為124個基點,而現在該利差只有不到60個基點。經驗顯示,國債收益率曲線陡峭程度與企業利潤增速有很強的正關聯關係。
隨著美國失業率不斷走低,勞動力市場緊張將在2018年提振通脹並推高長期通脹預期;另外,美聯儲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劃也將起到相同的作用,原因內含改善市場預期及減少資產購買計劃對長期國債收益率的人為壓低。
36 默克爾會支援馬克龍打造「財政聯盟」?
以歐盟的慣例而言,除非出現重大外部危機推動歐盟改革,否則內生性改革總是缺乏動力。自歐盟誕生以來,其定位就在政府間協調機構或超主權機構之間搖擺。而在英法德二戰後老一輩領導人紛紛結束歐盟政治舞台之後,圍繞默克爾形成的新共識將對歐盟的定位緊緊定在了「政府間協調機構」上,而且在默克爾的前三個任期內不曾逾越一步。
誓言要為歐盟在2018年制定重振時間表的馬克龍即將觸碰其前輩同德國人無法談攏的老難題——歐盟財政聯盟。在沒有外力作為推手的2018年,馬克龍依靠的將是表面上的法德同心。如默克爾組閣失敗觸發再次大選,馬克龍重振歐盟的計劃也將面臨不確定性。
37 歐央行結束QE?
歐央行在2018年9月QE到期後,預計將進一步縮減QE規模,但不會急於結束QE。
2017年以來,歐洲經濟復甦強悍。12月最新的利率決策會議中,歐央行大幅上調了經濟增長預期。歐央行還首次上調2020年通脹預期到1.7%,並表示最關鍵的不是要看通脹預期與目的差距幾個百分點,而是「通脹有多接近自我持續的回歸路徑」。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強調,前瞻指引中QE購債項目與通脹的關聯不會消除,購債計劃不會戛然而止,並稱絕大多數歐央行管委的共識是保持資產購買項目的「開放式結局」。
38 全球股票市場牛市走向終結?
全球股票的牛市還未終結。2018年全球經濟復甦仍將延續,特朗普稅改落地也將帶來新的積極影響,雖然地緣衝突可能性增加,但僅部分地區會受影響。
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將超過3%,多數國家經濟增速將高於上一年水平,這是2011年來從未出現過的全面復甦。這種局面仍在繼續,OECD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將超過2017年達到五年峰值。
全球股票EPS(每股盈利)在2017年增長超過兩位數,對應的是MSCI全球指數同年上漲超過20%。如果2018年全球協同的經濟增長仍繼續,企業利潤增長的持續性就可以得到保障,另外美國稅改政策2018年落地也將提升美國企業盈利水平,進一步刺激全球第一大股票市場,全球股市盛宴仍未結束。
39 國際原油均價會繼續上漲?
沒錯。
2017年11月底,OPEC和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決定延長減產協定至2018年底。同時,OECD原油庫存較5年均值的過剩狀況已經下降了2億桶左右。再者,部分OPEC成員國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因素導致產量下降。這些因素均有利於恢復供需平衡,提振國際油價。
然而,伴隨油價回升,多個項目復產,2018年美國頁岩油產量預計將增長,並將抵消部分OPEC減產效果,拖累油價。美國頁岩油產量始終為油價最大風險。
40 比特幣暴漲暴跌依舊?
希望關聯衍生品推出大幅降低比特幣波動率的人將會在2018年失望。對於比特幣而言,波動率是判斷其能否被視為貨幣的至關重要指標。截至2017年12月25日,比特幣2017年的平均波動率為8.03%,同期標普500指數、美元指數的平均波動率只有0.52%和0.57%。
傳統意義上,金融衍生品的開發是為了說明標的資產使用者規避風險,起到價格發現的作用並降低波動性。但這對照特幣並不適用。衍生品的推出並不能解決比特幣缺乏價值支撐的特點,也不能引入真正的使用者實現價格發現降低波動率,其市場缺乏深度、易被操縱的特性反而更容易導致劇烈價格波動。 在可預見的將來,無論比特幣的價格在巨幅波動中趨勢上漲,抑或泡沫破裂,其本質只能是金融投機品,而非貨幣。
41 政策制定者能否找到緩解收入差距的良方?
不可能。2018年全球仍難找到貧富差距日益增大問題的解決路徑。需求不足、民粹盛行、貧富差距過大是全球現在面臨的各種重大挑戰背後,重要甚至是最核心的原因。
市場的力量並不足以解決困局。訊息技術產業極容易產生「贏者通吃」的局面,人工智慧所帶來的資本對於勞動力的替代也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貧富差距,因為資本掌握在了更為富裕的人群手中。
政府的二次配置是最大的希望所在,但由於存在可能的監管套利,唯有全球合作才可行,但現在看到更多的卻是競爭。
42 不設辦公室的企業數量將大幅增加?
2018年可能不會爆發式增長,但這一重要的趨勢將會繼續,並將改變眾多產業。
新技術的採用將會逐步解決不設辦公室可能產生的問題,內含核心的管理和溝通難題。人力成本將成為共享經濟最為重大的市場。企業將以任務作為核心,目的是彙集資源解決問題,個人則可以為多個平台工作。
一旦越來越多的企業選取不設立辦公室,將會對眾多產業產生改變,內含大城市的交通壓力將減小,以商圈為核心的商業形態可能逐步轉變為以社區為核心的商業形態等等。一些公共政策也需要做出改變,比如社會保障制度要進行改革以適應新的企業組織形式的需求。
43 人工智慧走向「小資料」?
大資料在2018年對人工智慧發展依舊至關重要,但人工智慧將逐步進入「自我學習」驅動階段。AlphaGo擊敗柯潔、李世石等圍棋世界冠軍,卻敗給了師出同門的AlphaZero。AlphaZero無需像過去一樣高度依賴大量的歷史資料和精確的算法設計,卷積神經網路和強化學習等技術可以使AI通過「自我強化學習」的模式擁有「自我進化」的能力。
一旦新的「訓練」模式使AI在未來發展出思考能力,甚至在科技研發和創新領域超過人類,「奇點」就會到來。
44 摩爾定律走向終結?
儘管摩爾定律在2018年可能走向終結,但消費者享受的技術紅利仍在繼續。
摩爾定律預言全球每兩年微處理器電晶體數量都會加倍。該定律在過去數十年很大程度上詮釋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它的完成除了摩爾的預測力,很大程度歸功於行業規劃對於摩爾定律的自我強化。
但這個自我強化的定律正面臨挑戰。未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將會在降低功耗、系統整合模式創新和尋找新材料方面,而非單純「暴力」地拉遠微電路尺寸。
45 基因技術治療癌症和艾滋病實現突破?
王璐/文
可能性不大。2018年的基因技術很大程度上還是在做基礎探索,尚不屬於應用專案,很難在治癒如癌症、艾滋病等醫學難題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基因治療的關鍵是從血液中提取訊息並翻譯成有用的資料儲存起來,這其中所需的成本、存儲技術和計算速度等問題使得這項任務比預期的更複雜。基因技術幾乎每週都有新的發現和進步,這樣的情形在2018年會繼續。
46 「三父母」技術引發更多倫理爭議?
王璐/文
倫理是技術進步中難以繞過的難題,特別是這項技術關乎人類自身,2018年「三父母」技術將會讓關聯爭議變得更多。
「三父母」技術利用捐贈者卵子的健康線粒體置換母親有缺陷的線粒體再進行人工授精,從而避免胎兒患上致命的線粒體疾病,最終該新生兒將同時擁有父母和卵子捐贈者的基因。這項技術能創造「更完美」的人類,但同時引發了巨大的倫理爭議,導致技術應用在一些國家被禁止引入。而在一些國家,該技術則被嚴格限定在研究領域。幾乎所有技術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都可能面臨倫理問題,我們能選取的是盡快將其納入考量範圍從而合理規劃技術發展路徑,或是是當真正問題出現的時候再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