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生意經:凡事總要動腦筋,說到理財,到處都是財源
商機就是財源。財源的發現,首先是要商家有精明的生意眼光。
商家的眼光,第一是要准,也就是能夠在五行八作的生意行業準確發現既適合自己去做、又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財路;第二是要遠,也就是不能總盯著一門一行,甚至把眼睛放在眼前利益之上,而是要能在商海變幻莫測的複雜情勢中看出必不可易的大方向,按照這個大方向來經營好自己的財源。看得準,才能發現財源;看得遠,才可能把發現的財源經營成真正屬於自己的財源。
很明顯,一個生意人即使精力再充沛,知識再豐富,也不可能事事精通。這就需要自己做有心人,要有能問遍千家的心性。常言說,問遍千家成內行。能問遍千家,能成內行,自然也就能由此發現賺錢的門道。
胡雪巖就有這既看得準又看得遠的精明的商務眼光。例如創辦錢莊的過程中他卻盯上了生絲生意,而在做生絲生意的過程中,他又盯上了藥店、房地產、典當業甚至軍火、糧食–對於胡雪巖這樣一位眼界開闊、頭腦靈活且敢想敢幹的人來說,實在是到處都能見到財源,到處都能開出財源。
胡雪巖為生絲生意逗留上海,他在上海的基地是裕記絲棧。
這天他到裕記絲棧處理生意上的事務,順便在絲棧客房小歇。
他躺在客房籐躺椅上,打算考慮一下自己生意上的事情,無意中卻打聽到了隔壁房中兩個人的一段關於上海地產的談話。
這兩個人對於洋場情況及上海地產開發模式都相當熟悉,他們談到洋人的城市開發模式與中國人極為不同,中國人經常是先開發市面再行修路,市面起來了,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但以這種模式進行市面開發,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往往等到要修築道路、擴充市面的時候,自然形成的道路兩旁已經被市房攤販擠占,無法延伸。
而洋人的方法是先開路,有了路便有人到,市面自然就起來了。
如今上海的市面開發就是這種辦法。
在談到上面情況以後,其中~人說道:"照上海灘的情形看,大馬路,二馬路,這樣開下去,南北方面的熱鬧是看得到的,其實,向西一帶,更有可為。眼光遠的,趁這時候,不管它葦蕩、水田,盡量買下來,等洋人的路一開到那裡,乖乖,坐在家裡發財。"
兩個不相識的人的這一習談話,使胡雪巖一下就躺不住了,等到他從湖州帶到上海跟著自己學生意的陳世龍回到裕記絲棧,他馬上僱用一輛馬車,拉上陳世龍,由泥城牆往西,不擇路而行,去實地查勘,並且在查勘的路上,就報出了兩個可供選取的專案:
第一,在資金容許的情況下,藉著地價便宜,先買下一片,等地價上漲之後轉手賺錢;
第二,通過古應春的關係,先打聽洋人開發市面的計劃,搶先買下洋人準備修路的地界附近的地皮,轉眼之間,就可發財。
不用說,胡雪巖眼睛盯到上海的地產生意上,又是一下子為自己發現了一個絕對能夠大發其財的財源。
胡雪巖"進軍"上海之時正是上海開埠、開始大發展的時候,當時雖然太平軍正順江東下,試圖一舉佔領江浙一帶富庶之地,但英、法等國為了自己的在華利益,清廷為了借助洋人對付太平軍,他們之間心照不宣地定下"東南互保"的策略,聯合起來堅守上海,當時的上海其實是沒有受到太平軍炮火影響的"孤島"。
而由於太平軍的進攻,從東南各地逃難至上海租界的人卻越來越多。上海市面也隨之更加興旺。事實上,這個時候也正是上海歷史上第一次房地產生意高潮到來前夕,到19世紀末期,上海每畝地價已由幾十兩漲至兩千七百兩。
其後不幾年間,上海外灘地界的地價甚至一度高達每畝三十六萬兩白銀之巨。這一方面的內容,可不就是一個一本萬利的大財路?
胡雪巖說:"凡事總要動腦筋,說到理財,到處都是財源。"這應當是他的經驗之談。不用說,做生意離不開理財。生意人的理財,大致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是指資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力求達到增加企業盈利、提高經營效率的理財,比如定期進行必要的財務審計和財務分析,研究庫存結構和資金周轉情況,精簡開支,壓縮非經營性資金的佔用等等,這都屬於這一方面的理財,這是一個生意人日常必做的實際工作。
另一個方面的理財'則是指不斷為自己開拓財源,用現代經濟學術語說,就是準確發現投資熱點,擴大投資範圍。
只有財源茂盛,才會生意興隆,這是不言自明的。
為此,比較而言,這後一個方面,顯得更加重要,應該成為一個有出息的生意人日常關注思考的主要問題,應該成為他必須時刻想著去做的工作。
不用說,只有能夠準確發現一個又一個投資熱點,不錯過自己遭遇到的任何一個賺錢的機遇,能為自己開拓出一個又一個財源,也才能稱得上真正是會動腦筋,會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