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這些別說你會理財!】4321 定律、80 定律、三一定律……
千金難得卻易花,有心聚沙或成塔。
時下,金融市場滿眼的「創新產品」,豐富著咱老百姓的投資通路,卻也暗藏著不少「陷阱」。
不少投資者面對各式各樣的產品,不知該如何選取,對很多產品的投資標的物、風險屬性知之甚少,甚至上當受騙。
究竟怎樣才能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
第一步:通曉「三大定律」,制定理財計劃
俗話說:人不理財,財不理你。儲備家庭財力無外乎兩個方面:開源和節流。如果想要制定出優秀的家庭理財計劃,可得牢牢記住這「三大定律」!
支出牢記「4321 定律」:新時代下的理財一族可不甘心當「守財奴」,所以理財計劃既要滿足家庭生活的日常支出需要,又要通過投資達到保值增值,還能夠為家庭提供基本的保險保障。
因此,已經有經驗豐富的「老江湖」,幫我們把資產分為了四份,進行「4321」的配置:40%用於買房及股票、基金等方面的投資;30%用於家庭的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 以備不時之需;10%用於保險。
投資遵循「80 定律」:理財投資需要「年紀越大、膽子越小」,隨著年齡增長要逐步降低風險投資比例。投資的「80 定律」也就由此誕生:
投資高風險產品的資產比例=(80 -年齡)×1%
舉個例子,如果你現在「三十而立」,想要投資股票,通過定律公式(80 -30)×1%=50%,你可以拿出資產的50%進行投資。當你到了「知天命」的歲數,按照公式計算,你炒股的資產比例就得減少到30%。
房貸按照「三一定律」: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消失,會有人瘋狂地找你嗎?如果你還欠著銀行房貸那是一定的!因此,要想房貸不成為生活的負擔,就應早作謀劃,按照「三一定律」配置每月收入。
資深房奴們的經驗顯示,每月的房貸金額以不超過家庭當月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為宜,否則會覺得手頭很緊,一旦碰到意外支出,就會捉襟見肘。
其實,這「三大定律」只是生活經驗的總結,並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制定理財計劃還是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第二步:警惕金融騙局,堅持合規投資
近期,一個打著慈善名義的非法傳銷組織「善心匯」被公安機關依法查處,高呼著「扶貧濟困、均富共生」的會員們才幡然醒悟,可數百億元的「投資款」已經落入了「龐氏騙局」。慈善光環下的「善心匯」並未帶領會員「共富」,卻把一個個想要致富的人拉入傳銷陷阱。
富貴絕非朝夕志,得失豈料一念差。只有善於控制投資風險,才能避免重大的家庭財產損失。可是,投資者往往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略高收益背後的高風險。記者梳理了近期幾個理財騙局的要素,希望投資者擦亮雙眼:
許諾高額收益,閉口不提風險;專盯白髮老人,動輒愛送禮物;
互助慈善複利,炫目噱頭誘人;山寨稱號頗多,網路虛假宣傳;
號稱背靠銀行,實則僅有賬戶;股東高管虛假,公司註冊海外。
「股神」沃倫·巴菲特有一句理財箴言: 投資理財有兩個法則, 一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保住本金是最重要的;二是謹記第一條。
建議投資者在正規通路購買理財產品,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高收益,切勿抱有僥倖心理。要知道,你想要謀求高收益,但對方可在謀求你的本金。
而且,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金融市場瞬息萬變,投資者應根據市場變化,分散的投資組合。除了銀行儲蓄和理財,其實還有其他幾種投資類別,比如國債、基金、股票、期貨、黃金等可供選取。
第三步:理財分清階段,投資明晰主次
每個人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也就是說,拖家帶口的已婚人士與單身人士比,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低。因此,投資者需要認清自己所處的階段,進行理財規劃。
人物檔案一:王大爺,今年63歲,退休在家,靠退休薪資生活。由於家處中西部地區二線城市,物價水平較低,吃喝基本不愁。資金盈餘之際,除了銀行儲蓄外,還拿出一部分資金購買一些銀行理財產品。
理財目的:對於像王大爺這樣的投資者,屬於典型的保守穩健型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低,求穩求賺是其最大的理財目的。求穩,即不能虧本;求賺,就是希望能夠獲得一些超過銀行利息的額外收益。
因此,對於銀髮一族來說,最好選取「保本又保息」的固定收益理財計劃,比如債券類、貸款信託類理財產品等。這些產品既能實現投資者的保本要求,還能取得超過銀行同期定期存款的額外收益,是一種非常適合的投資決策。在期限選取上,盡量選取短期理財產品。
人物檔案二:許經理,37歲,單身,資深IT 人士,朝九晚五一族。雖然現在有車有房,但總覺得靠工作積累太慢,希望通過投資賺取較高收益,卻不能承受太大風險致使本金受損。
理財目的: 對於像許經理這樣的上班族,同樣可以認為是保守穩健型投資者。與王大爺不同的是,許經理具有為了取得更高收益而承受收益變動風險的能力,也就是具有承受一定風險的主觀願望和客觀能力。當然,保本或本金略有損失是其底線。
因此,對於上班一族來說,同樣喜好保守穩健,但同時具有為了取得更高收益而承受收益變動風險的能力,可以選取「保本不保息」的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關注掛鉤類、申購新股類等理財產品。
人物檔案三:張先生,年近5旬。雖家有兒女,但是多年的生意盈餘之後,不但衣食無憂,而且積累頗多,除了定期的資金周轉之用外,幾乎都「趴」在銀行活期賬戶上。
理財目的: 張先生的理財經驗可謂豐富,追求的是理財產品的高收益,同時具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不過,張先生的資金需要定期周轉,很難長期投資。
因此,對於理財達人來說,可以嘗試選取「本息都不保」的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特別關注一些流動性較強或理財期限較短的理財產品。
總而言之,青年人要拋開「一夜致富」的觀念,中年人需制定中長期理財規劃,老年人應以穩為主。在層出不窮、品質良莠不齊的各類理財產品中,咱老百姓要提高自身風險防範意識,理性投資。